篇 名 在Blog系統環境下以建構及鷹架理論探究學習風格與成效之研究
並列篇名 Using Constructivism and Scaffolding Theories to Explore Learning Style and Effect in Blog System Environment
作 者 張伊婷(Jamie Y. T. Chang);王存國(Eric T. G. Wang);晁瑞明(Ruey-Ming Chao)
刊 名 資管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15卷1期(2009/09)
頁次 33-70
資料語文 中文
摘要 現今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應用,使得學習者只需透過網路,即可無所不在地學習。資訊科技的輔助使得現今的學習環境不僅打破傳統的單向溝通方式,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習者的個別需求給予輔助;對於學習者而言,資訊科技更是提供了與教師、同儕間多方的溝通管道。本研究以建構(Constructivism)及鷹架理論(Scaffolding)的觀點,建置一個具有個人、群體、與社會組織化的Weblog(Blog)系統環境,透過此系統,學習者即時地互動與討論,分享知識,增強學習成效。本研究包含兩階段。第一階段先採用調查研究法,以瞭解學習者在Blog系統品質、教學策略對於學習成效(包括學習績效及學習滿意度)之關係。而後,為進一步瞭解不同群組的差異情況,進行第二階段的實驗設計。實驗設計以準實驗設計法(quasi experiment method),探究實驗組在基於建構及鷹架理論為基礎的教學策略與本身不同學習風格的交互影響下,是否能強化學習成效。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顯示:(1)當學習者在Blog系統環境中,認知系統品質良好時,會有較高的學習滿意度,亦有較佳的學習績效;(2)當學習者感知教師所採用的教學策略良好時,會提昇學習者的學習滿意度,但在學習績效方面是呈現負向的影響;(3)當學生學習滿意度越高時,其學習績效卻越低。本研究推論此現象能以實驗設計來解釋其原因,因此進一步進行實驗設計。在第二階段的多因子共變數分析(MANCOVA)的結果顯示:(1)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於學習績效上未呈現差異;(2)採用鷹架及建構理論之教學策略確實能提昇學習者之學習成效;(3)實驗組在教學策略與學習風格的交互作用影響下,反映了較佳的學習成效。
其中其所採用的認知風格是Kolb學習風格理論Kolb(1976)提出的學習風格理論最廣為學術界使用,Kolb的學習風格量表結合了Jung、Levin、Dewey及Piaget等四人的理論基礎,其應用亦相當廣泛。在探討個人的學習風格中,Kolb(1984)的經驗學習理論主要分為兩個構面:(1)具體對抽象:「資訊接收偏好」(Information Perception);(2)主動對被動:「資訊處理方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與目前所接觸的場地獨立與場地依賴有何關係。
其次Bostrom等(1990) 針對資訊系統教育訓練提出一完整的理論架構,該架構整合了認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資訊系統及電腦科學,Bostrom等(1990) 認為經由目標系統(Target System)、使用者個別差異及訓練方式三大因素的交互作用,將會影響資訊系統的訓練產出。影響的方式包含直接影響,及經由使用者心智模式的間接影響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並運用在本研究的架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