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減緩高齡學習者溝通恐懼之可行作法」論文評析

其從高齡者學習特性出發,探討解決高齡者溝通恐懼的方法,其中高齡者的學習特性文獻整理如下:
高齡學習者之學習特性
高齡者因為生理與心理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變化,加上諸多來自社會、家庭與同儕之間的影響因素,當其從事學習活動時會呈現出與年輕時期截然不同的特性。例如根據Peterson(1983)的研究指出,相對於年輕人而言高齡者是比較傾向於場地依賴(field-dependent)的學習行為。因此,場地依賴的學習行為便成為高齡者的主要學習特徵,Peterson 並從三個方面陳述高齡者的主要學習行為,以彰顯出高齡者的學習特性如下:
就高齡學習者與其同儕的關係而言:指出高齡者們通常喜歡與同儕們有相互互動的討論學習,並
且期待透過彼此的信任與鼓勵的方式來一起分享經驗和學習成長。
就高齡學習者與其教師的關係而言:高齡者喜歡授課教師能夠給予一個支持性的學習氣氛,使高
齡者能夠感覺很自在而沒有任何焦慮地學習。
就高齡學習者所偏愛的課程而言:高齡者比較喜歡人文主題的討論、社會的關懷、當代事件的討
論、以及人生意義的探究等性質的課程。
至於國內的研究部分蔡培村(1998)指出老人所具有的學習特性為下列五者:
自己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與學習目標;
自己決定學習的方法與內容;
自己知道如何尋找學習的資源;
心理上需要調適,並配合自己的身心狀況決定學習的速度;
可以要求學習環境的設備符合高齡者之需求。
另外,李麗美(2002)的研究歸納出高齡者之學習特性有幾項特徵分別為:
自尊心強,學習的信心低;
流質智力減退,晶質智力增加;
記憶力的衰退;
學習內容與發展任務有關;
學習動機主要在認知興趣及社交關係;
學習活動講究準確度,不在於速度;
主動的參與學習。
最後,黃國彦(1994)從心理的角度說明高齡者學習的特徵。他指出高齡者的智力並不會因為年齡的增加而有顯著的變化,且高齡者的記憶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會有減低的趨勢,只不過高齡者對記憶所涵蓋的訊息在編碼時會有不同於其他年齡層之學習者的方法。再者,關於思考與問題解決方面,大多數高齡者比較不習慣以邏輯的思考模式作為唯一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高齡者在學習時不宜要求他們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取而代之的是讓他們從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經驗背景去了解及欣賞他們自己的答案。
綜合歸納上述文獻可知,雖然不同研究者因研究角度不同對於高齡者學習特性之內容分類不盡相同,不過仔細歸納分析其中內涵卻可找出諸多共通性;從高齡者之生理、心理、家庭、興趣、活動、能力以至社會政治等層面皆包括在內。藉由對高齡者學習特性的理解,將有助於探討高齡者可能產生溝通恐懼的原因與類型。概前文提及,高齡學習者喜歡與同儕們有相互互動的討論學習,也喜歡授課教師能夠給予一個支持性的學習氣氛;因此,高齡者在學習過程中必然面對「溝通」的問題。而高齡者記憶力、聽力、視力及口語表達能力等都可能衰退,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高齡學習者的不自在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順勢產生,因而產生「溝通恐懼」影響其學習。

其說明高齡者學習特性有高齡者是場地依賴型,與同儕、教師及偏好主題,高齡者的學習具有自主性,李麗美歸納的學習特性